转自:上观新闻线上股票配资代理
前两天,一面绣着“医者仁心施妙术,大爱无疆佑安康,复杂病症遇良医,执术险境见真章”的锦旗,被郑重地交到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名誉主任、结构心脏病中心主任何奔教授手中。锦旗的赠送者是83岁刘老先生。谁能想到,仅仅3周前,一场看似不起眼的“小感冒”,竟将这位平素硬朗的老人推向生死边缘。
刘老先生家属与何奔教授团队合影
“小感冒”突酿大祸,端坐呼吸命悬一线
刘老先生一向身体健康,生活自理。然而,一次普通的感冒后,情况急转直下。他突然感到胸口像压了巨石,喘不上气,只能整夜整夜地“坐着”呼吸——平躺已成为奢望。
展开剩余72%家人火速将他送往当地医院,检查结果如同晴天霹雳: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心脏的“大门”瓣口面积仅剩0.5平方厘米,而健康人群这个数值是3-4平方厘米,左心室需要“拼尽全力”才能将血液泵出,与主动脉之间的压力差高达惊人的104mmHg。这意味着,心脏的出口被堵得只剩一条细缝。更令人揪心的是,刘老先生在当地医院治疗几天后,状况非但没能缓解,反而每况愈下。
看着父亲痛苦煎熬,女儿心急如焚,遍寻所有社交媒体,最终在一名国外专家建议下找到何奔教授。面对“83岁高龄、病情危重,您有把握吗?”的忐忑询问,何奔仔细研判病历后,斩钉截铁地回答:“行!”
多学科联手稳阵脚 唯一机会窗创造奇迹
120疾驰数百里,将命悬一线的刘老先生送入东方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此时的他情况比预想更糟:严重心衰、快速房颤、尿道出血感染、内环境严重紊乱……
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队迅速救治,稳住狂跳的心脏,控制汹涌的感染,纠正紊乱的内环境……药学部专家多次紧急会诊,优化抗感染方案。数日后,感染好转,心率趋稳。
然而,压在刘老先生心口的“巨石”——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依然存在,心衰如影随形,感染也无法根除。“不解决心脏出口的‘堵塞’,所有的治疗都只是扬汤止沸。”何奔一针见血。
时间就是生命!但手术风险极高,术后瓣膜感染风险大。何奔教授团队经过反复、缜密的讨论,决定抓住稍纵即逝的时间窗,立即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心脏拆弹”行动。
生物瓣膜支架植入后,主动脉跨瓣压差即刻降至0mmHg,血压因瓣膜狭窄的解除迅速飙升
手术当天,在麻醉医生的护航下,何奔主任领衔的介入团队,从外周血管准备,跨瓣,预扩张到瓣膜支架。没有大开胸,仅通过大腿根部的血管通路,导丝如灵蛇般穿越严重狭窄的瓣膜口,球囊精准扩开狭窄的“大门”,一枚崭新的生物瓣膜支架被稳稳释放到主动脉窦,完美取代了那扇“锈死”的阀门。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小时!实时监测屏幕上显示:主动脉跨瓣压差从术前的100mmHg降至0mmHg!且瓣膜工作完美,没有任何反流,成功为老人心脏打开了“生命通道”。
生物瓣膜支架顺利植入
这类由心脏出口严重机械性梗阻引发的心血管急重症,是临床上的“硬骨头”。术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心脏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陈义汉教授指出:“很多常规的心脏用药往往无效,甚至可能帮倒忙。刘老先生的情况尤其凶险,感染和心衰都像定时炸弹。此次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了手术的紧迫性,在风险中抓住了唯一的机会窗。”
原标题:《八旬老人命悬游丝,“心阀”仅存缝隙!多学科团队携手创造“换阀”奇迹》
栏目编辑:左妍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郜阳
转自:滚动播报线上股票配资代理
发布于:北京市配查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