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空间激光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蓝星光域(上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星光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由希扬资本及其与中润光学共同成立的润扬光电产业基金联合投资。
这是蓝星光域自2021年成立以来获得的又一轮重要融资,标志着其在商业化道路上的又一次加速与飞跃。
01
打造“空天地海”全场景产品矩阵
推动激光通信走向规模化应用
自成立以来,蓝星光域始终专注于空间激光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已先后推出Z1至Z4四代星载宽带激光通信载荷、星载窄带通信载荷以及中高轨激光通信载荷产品,同时还布局了多款机载和地面激光通信设备,构建了涵盖“空天地海”的全场景产品矩阵。
在中国卫星互联网星座加速建设的大背景下,小型化、低功耗和轻量化成为激光通信产品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满足这一需求,蓝星光域率先提出并实现了可同时满足星地、星间(同轨/异轨/低轨对中高轨)通信需求的创新载荷形态,形成了高度集成化的平台化与模块化产品方案。
凭借持续的技术迭代与创新,目前蓝星光域已有二十余台星载产品成功在轨运行,并完成近百台产品的批量交付,具备年产千台级商业激光通信终端的批量化生产能力。
2023年,蓝星光域位于江苏常熟的智能生产试验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千台量级激光通信终端批量化生产的基地。
该基地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配备4条独立产线,可实现年产5000台的能力,并支持全生命周期的自主可控生产测试体系,标志着蓝星光域正式进入“批产+批测”的一体化发展新阶段,也推动国内激光通信产业从实验室走向真正的规模化应用。
02
融资频繁、技术引领
打造“无线光网络”生态体系
2024年,蓝星光域融资总额已超过数亿元,完成行业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B轮融资,先后获得深创投、国新基金、普华资本、广州产投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在过去短短一年内,蓝星光域共完成3轮融资,频率为行业内最高,已跻身为中国激光通信领域的“隐形独角兽”。
不仅在资本市场上表现抢眼,在技术端,蓝星光域也持续引领行业发展节奏。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4代星载激光通信终端与3代机载激光通信终端的研发与迭代,全部完成在轨验证或挂飞测试,展示出极强的技术整合能力与工程落地效率。
作为激光通信领域最早提出“全域无线光网络生态体系”概念的企业,蓝星光域正在以建设者的姿态,为中国迈向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新纪元提供坚实支撑。
随着全球卫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天基信息系统建设的加速,空间激光通信这一曾经相对冷门的赛道正逐步成为产业与资本的“宠儿”。
蓝星光域创始人兼CEO闫志欣表示,在无线光网络生态日益丰富的当下,蓝星光域将持续吸纳跨行业顶尖人才,加强团队建设和综合实力,同时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展开深入协作,共同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公司也将围绕无线光网络的广阔应用场景,推进激光通信技术的泛在连接与落地应用,全面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03
资本助力技术落地
打造产业生态新格局
此次投资方之一——希扬资本长期专注于光学光电和商业航天两大领域,已累计投资10余家相关企业,并逐步建立起具有协同优势的生态系统。
希扬资本执行董事姚致远指出,激光通信是一个具备高增长确定性且技术壁垒极高的赛道,涉及光学、机械、电学、计算和精密制造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蓝星光域在技术能力、量产能力和市场份额等多个维度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因而对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蓝星光域与润扬光电产业基金的另一出资方——中润光学也已在此次合作中展开了深度交流。双方在光学变焦、精密光学头等关键技术上形成了互补关系,未来将在供应链体系建设上展开全面合作,共同推动激光通信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和稳定化。
站在2025年激光通信企业融资频频的节点,蓝星光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姿态推动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随着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进入关键阶段,蓝星光域正凭借卓越的技术创新与批产能力,成为行业技术变革的引领者和市场格局重塑的重要力量,持续赋能中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
在客户需求日益增长、订单迅速积压的背景下,公司将持续提升项目落地能力,坚定推进技术平台升级和产品量产能力提升。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Tel:19168597393
Email:kangxiaotao@ofweek.com
【媒体交流、报道需求】
后台留言
Email:zhangyanping@ofweek.com
]article_adlist-->【会务咨询】Tel:19166257052
Email:xiaojiawei@ofweek.com
]article_adlist-->【光通讯万人交流群】配查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